外交-台灣開拓國際關係的另一條道路:超限戰外交
寫了七千五百字
寫完後瀏覽一次發現:大部分都在諷刺政府
哈哈哈
雖然提出這個方法也是空談
但我還蠻希望有人可以說服我政府所做的是對的
說服我政策搖擺是對的 公投綁大選是對的 6000億的軍購是對的
說服我教改是成功的 經濟是蓬勃的 人民是不怕下一代受苦的
可惜現代人已經不看書了 不會思考了 容易被洗腦的
可惜我聽到的都是愛臺灣式的反駁
諸如高喊台獨不怕戰爭之類的說法
試問 那為何我國還不獨 只有選前才喊 只有私下才喊
那跟國民黨說要反攻大陸有何差別
還有人倡導推行台語政策的
我們究竟把原住民放在哪裡
可惡的佔領者
國民黨在前
民進黨又豈不是
前言:
在標題上為「超限戰外交」,即希望開啟一條沒有規則、百無禁忌、超越一切界線和限度的外交戰。原因是雖然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然而,世界大多數國家在美、中等強權與利益的壓力下並不承認。而我們所要做的,並不是從各方面宣傳自己是個國家,因為各國若對世界局勢、歷史發展有所瞭解,便會知道我國的確是個國家,但實際上各國卻不承認,甚至由不瞭解到瞭解後,仍然不能在外交上承認。這是為什麼呢?如何突破這個梗呢?這便是在本文所要解決的問題。
在前言這部分,筆者將由過去資料倒出別人走過的、想出的道路,瞭解過去為何失敗,踏出知己知彼的第一步。寫這篇文章之前,筆者閱讀了幾份討論同樣議題的文章,看著這些文章的作者,他們都試著突破原來的路,或引經據典地提出國內外學者的論點、或穿插慷慨激昂的論調。然而,不論他們是就單一方法深入,或全面地從各層面探究,看了一、二十多萬字的文章後,我發現了其共同點便是:在對內方面,不外是從教育、媒體上著手,如加強本土語言、認同,取締、限制混淆國民視聽之媒體……等來凝聚國民向心力和認同感。
而在對外方面,提出的方法多不離「軟性方法」,也就是提出依賴台灣的優點來影響、吸引他國認同台灣為一個國家,如藉由經濟利益、民主素養、戰略要地、文化交流、觀光旅遊等,但這些其實政府已多少做到了一些,如:利用大國與中國的矛盾結構關係、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外交接軌整合、農漁業協助他國糧食資源、建立來台學習制度以強化台灣認同、開拓台灣移民新天地以擴大華僑影響力、發展改進台灣的觀光業……,而就結果論來看,效果是不彰的。
其中,個人認為令人眼睛一亮的論點有四:一、善用對外投資為台灣建立以知識經濟為主的「國家品牌」形象,並使他國對我國不友善的成本增高;二、藉由宗教的凝聚力和善行來發聲(例如慈濟);三、加強國內文學、體育的人才養成教育,如能奪得國際最高榮譽,則可藉此發聲(例如奧運金牌、諾貝爾文學獎);四、協助非中華民族的台灣各族原住民皆可獨立,則他們便可替台灣發聲。
以上對內、對外方面的各種方法,不可諱言,都是蠻值得政府投入心力去努力的,相信在開拓國際關係上也多少會有所幫助。但是,若目的是令台灣加入聯合國,則這些方法皆有一個盲點,也就是前言的第一段所提到的:「各國甚至由不瞭解到瞭解後,仍然不能在外交上承認我國。」此盲點亦是本文為求超越過去的原因,故於行文中藉由大力地批評過去,刻意營造出一種抑鬱不得伸的氛圍。
因此,底下正文的部分,筆者將由內而外,第一章先由台灣人的歷史、身份談起,探尋敵我衝突的真正根源,以免在解決方法上重蹈覆轍地失去焦點;第二章便可接續第一章的論述,討論何以不能加入聯合國之最根本因素,一針見血地點出前述各路方法的盲點;至此,第三章便可挑開盲點、融合各路的優點、並結合三大理論謀略,推論出最完善的捷徑—「超限戰外交」。
第一章:內部身份認同混淆
我們台灣人常會覺得自己很可憐,曾受過很多外來的入侵、佔領、移民、統治,乃至於今日還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脅、壓迫,時時要看美國兩邊討好政策的臉色,其他大多數的世界各國則都受到中國武力威脅或經濟吸引下,不得不在外交和國際關係上,承認世上只有一個中國,並認同台灣是屬於中國的。
真的很可憐,移民者搶、騙、掠奪了原住民的土地,接著外來政權一再宣布佔領台灣,日本戰敗歸還台灣給聯合國後,台灣又受到國民黨的佔領(曾受到國際上的承認,直到退出聯合國),至今日的政黨輪替後,中共又一再宣稱上面住著中華民族的台灣是屬於他們的土地(受到國際上大多國家的承認)。而移民者的子孫則宣稱自己已經是台灣人了,為何中共要欺壓我們?為何世界不承認我們?為何不能加入聯合國?
是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嗎?因為中國=中華民國(台灣)+中華人民共和國(大陸、港、澳)嗎?所以我們不能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?一定要強調自己是台灣人?因此,在民主的台灣土地上,選舉不斷的政治環境下,便出現了操弄族群的政客,他們強調自己才是真正愛台灣、有著純正血統的「正港」台灣人,對手則是中共的同路人、不愛台灣的賣台者。姑且不論參與選舉者有多少人真的不愛台灣,但是在台灣人的本土意識逐漸滋長的同時,民族意識也逐漸混淆了。很可憐嗎?不過,原住民才是最可憐的,因為他們的土地被佔了,經濟困難了,那些掠奪者的子孫更狠,牠們甚至連自己的種族也要掠奪啊!
不能否認的,移民者後代的台灣人,絕大多數具有中華民族的血統,也可說是華人。不論說的是閩南話、北京話、客家話等,都算是華語,讀的、寫的也都是具有五千年精深文化的中文,甚至我們所用的繁體字更是寶貴,因為大陸和其他地區所通行的簡體字,有許多部分失去了造字時所採的六書原意。所以我們應該以擁有中華文化為榮,而非有意識型態地去中國化,因為華人、有中華文化的人,並非即屬於中國的人民、中國的領地啊!那麼我們又何必要強調什麼種族的才是台灣人呢?真正的台灣人才最愛台灣嗎?才會對這塊土地無私的奉獻嗎?若如此,我們把那些被我們祖先和政客欺壓的原住民們放在哪裡?若如此,那些無私的外國傳教士,他們離開祖國到台灣奉獻了一生,卻很可能不愛台灣了嗎?
因此,此章的結論出來了:所謂的台灣人,可以是閩、客、外省的華人、可以是原住民、可以是外國人,當然可以有本土的文化語言、可以有外來的文化語言、可以有祖先的文化語言,那何來的族群對立呢?何必因此浪費社會成本呢?何必有任何困惑呢?在一塊實行著民主法治制度、經濟發達、擁有能夠總統直選的土地上,為何世界不承認?為何不能加入聯合國?為何在國際組織上沒有名分?其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台灣人擁有中華文化;並不是因為我國國名叫中華民國;並不是因為歷史上台灣曾被清朝所征服、割讓,而外國承認中共繼承中國正統,所以台灣也是中共的,否則我們不也可以說:「因為元朝時擁有俄羅斯的土地,所以那些土地目前也是正統中國的。」實際情況是當時日本宣佈放棄台灣澎湖、無人簽字的宣言合約、台灣成無主之物、國民黨佔領,而國、共長期互爭加上美國居中協調、兩面討好後,才造成今日的情況。因此,追究不能受外國承認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:眾暴寡、強凌弱!
第二章:眾暴寡、強凌弱的世界
聯合國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二章第四條第一款規定:「凡其他愛好和平之國家,接受本憲章所載之義務,經本組織認為確能並願意履行該項義務者,得為聯合國會員國。」除此條款外,台灣絕對能夠遵守並且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其他要求,但為何台灣一直無法經安理會之推荐入會?不外是由於中國對我國在各方面的打壓、對其他國家施予壓力。
而為何被中國打壓?他國為何不能承認我國?如何從被打壓中脫身出來?我國卻失去了焦點。例如:我國執政黨將更改國名「中華民國」為「台灣」(並希望將中華航空改為台灣航空)作為政策支票,認為如此可以減少外國誤會的機會、增加「台灣」這國名的能見度,更是希望更改憲法、宣佈法理上的獨立後,以求受到國際的承認。實際情況則是這些支票每每在選舉時可以見到,而選舉後每每不能兌現,中共則每每因此恐嚇、打壓、威脅我國不准獨立,造成我國股市、經濟每每震盪不已,反對黨則每每被戴上賣台者帽子,我們在這事上花費了多少的社會成本、嚇跑了多少投資者、影響了多少經濟成長,然而我國卻還沒LP宣佈獨立、中共也沒LP發動戰爭、反對黨也沒LP宣布加入共產黨、反攻大陸,執政黨、反對黨、共產黨大家都只敢在台面下喊嗎?試問:若宣布台獨可以獲得世界各國認同,那總統為何還不宣布?中國、台灣、美、日各國明爭暗鬥下最慘的是誰?是台灣!是那個要獨不能獨、要統不想統,實為亞細亞孤兒的台灣。
「台灣」,這個名字是早已世界著名了。就算不知道的,在聯合國會議不斷地被拿出來討論時,也該知道了;就算不知道的,紐約時報說我國總統槍擊案是「廉價小說」時,也該知道了;就算不知道的,在國際明星成龍說台灣總統選舉是「天大的笑話」時,也該知道了;就算不知道的,在與中共訂定邦交時,也該知道了;就算不知道的,在看到MADE IN TAIWAN時,也該知道了。
因此,若要加入聯合國、受國際承認,盲點是:宣布台獨也沒用(請謹記美國在「三不政策」與「台灣關係法」上的兩面討好);盲點是:增加台灣能見度也沒用(請謹記「中華台北」這參賽資格);盲點是:人道救援也沒用(請謹記海嘯高峰會時的窘況)。因為有中國反對、有美國從中作梗、有各國利之所趨、威之所逼;因為世界各國都是以其國民利益、國家利益為主,而非以同情、情理、義氣、友情為主;因為聯合國是個強權領導下的產物,而難以做到其憲章中的理想,否則美伊戰爭也不會發生了;因為這是個資本主義掛帥領銜的世界,否則就不會有「 窮人更窮!20%家庭每年僅能存2千」的新聞出現,否則主張共產社會主義的中共就不會貧富差距如此大了;因為這是個眾暴寡、強凌弱的世界,否則弱者的恐怖攻擊就不會出現了,否則教改後就不會補習班大增、學生課業壓力越來越重了。
第三章:另一條道路
在這眾暴寡、強凌弱、強者越強、弱者越弱的世界,台灣究竟應當如何做呢?唯有活用理論和計策,才能以小博大、以弱搏強。底下前三節筆者便先將可活用於外交的賽局理論、著名計策、超限戰理論分別列出,第四節再融通三大理論計策,為我國建構出一條超脫枷鎖的外交模式。
第一節:賽局理論
一、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,不要向跟妳(台灣)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對象進行直接的對抗,因為妳與對手合作的利益將可能要大於對抗的利益。因此,要設法尋求與對手合作的機會,而合作的基礎在於妳對於妳的對手可以帶來多少的價值。然而,當妳必須依賴妳的對手才能產生價值,那妳此時就受制於人(美國等)。因此在賽局中要盡量使妳的對手依賴你,才能顯示出妳在賽局中的價值與地位。
二、如果想要不戰而退敵,妳必須要事先能夠提出足以阻嚇他人的明顯事實證據。當妳的對手有更重要的對手時,妳在賽局中的地位與價值將會因此而提昇。因為大家都想利用你、聯合你,且不想與妳為敵。(聯合次要敵人,打擊主要敵人)
三、賽局中的遊戲規則如果由實力強的一方來訂定,那麼弱者將很難有獲勝的機會。此時弱者唯有尋求改變遊戲規則,或打翻棋盤,或另起爐灶。且強者在賽局中一定要保留給弱者一些可以生存的空間,以避免弱者退出棋局,或做出意外的極端舉動。
四、通常只要參賽就會具有價值,但價值不會自動出現,參賽者必須要有能夠主動創造價值的策略性手段。
五、因為對抗經常會帶來雙輸,因此要能避戰而不畏戰。能避戰是智者,不畏戰是強者,好戰是愚者,以戰求和是勇者。不要與好戰者處於同一個戰場,盡量尋求在不同市場區隔中發展,而不要直接在同一個戰場上直接對抗。在複雜世界中,沒有真正的零合賽局,永遠都存在可以互利、妥協的雙贏空間。賽局中的勝利主要建立在自己本身的獲益程度,而不是建立在對手失敗的基礎上,慘勝就是失敗。
第二節:著名計策
第一計:走為上策。在多方面敵方已佔優勢,我方不能戰勝它時,為了避免與敵人決戰,只有三條出路:投降,講和,撤退。而三者相比,投降是徹底失敗,講和也是一半失敗,而撤退不能算失敗,因為撤退可以轉敗為勝。當然,撤退決不是消極逃跑,撤退的目的是避免與敵硬碰硬。主動撤退還可以誘敵,分散敵人,製造有利的時機。
第二計:借刀殺人。主要體現在善於利用第三者的力量,或善於利用、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,達到取勝的目的。
第三計:反客為主。即要努力變被動為主動,爭取掌握戰爭主動權的謀略。盡量想辦法鑽空子,插腳進去,控制它的首腦機關或者要害部位,抓住有利時機,兼併或者控制他人。
第四計:擒賊擒王。此計就是捕殺敵軍首領或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,敵方陷於混亂,便於徹底擊潰之。
第五計:趁火打劫。敵方的困難不外有兩個方面,即內憂、外患。天災人禍,經濟凋敝,民不聊生,怨聲載道,農民起義,內戰連年,都是內患;外敵入侵,戰事不斷,都是外患。敵方有內憂,就占它的領土;敵方有外患,就爭奪他的百姓;敵方內憂外患岌岌可危,趕快兼併它。總之,抓住敵方大難臨頭的危急之時,趕快進兵,肯定穩操勝券。
第三節:超限戰理論
涵義:
超越一切界線和限度的戰爭,簡言之:超限戰。所謂超限,就是超越一切界限並且符合勝律要求地去組合戰爭。這一個全新的戰法名稱為「偏正式超限組合戰」。這種戰爭意味著手段無所不備,信息無所不至,戰場無所不在;意味著一切武器和技術都可以任意疊加;這也意味著橫亙在戰爭與非戰爭、軍事與非軍事兩個世界間的全部界限統統都要被打破。
特徵:
1.超國家組合:組合超國家、跨國家、非國家三種力量去解決衝突或進行戰爭的方式。
2.超領域組合:戰場組合,每一個領域都可能與軍事領域一樣,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導性戰場。
3.超手段組合:從領域的角度,軍事、政治、外交、經濟、文化……等都可視為手段;從方法的角度,哲學方法、技術方法、科學方法……等,也可用於戰爭的手段。而超手段組合首先要超越的不是別的,恰恰是手段本身所隱含的理論標準或原則規範。
4.超臺階組合:打破所有的臺階,並將這些臺階任意組接拼裝,比如把一個戰鬥或戰術級的行動,直接與戰爭或戰略級的行動組合對接。
第四節:超限戰外交
由於超限戰可涉及各層面,因此本節先由軍事、國防來切入,融入前述理論謀略,接著涉及社會、經濟,最後才談外交、國際關係。
近幾年所使用和學者專家們所提出的「軟性外交」方法,雖然多少有點超限戰的意味,但或許是沒能看清雙方爭執的根源,導致應對方法有點失焦、無法打蛇打在七寸,而浪費了許多國力,例如多年來耗費上千億的軍購,其實僅只為了達到「防禦固守、有效赫阻」,那麼花這些錢是為了什麼呢?此即符合第一節中的賽局理論第二點(阻嚇他人),但請注意,這八個字又說明了一件事,即我國甚至無能力攻擊,而能永遠只落於挨打的份,此即落入賽局理論的第一點所提的缺點(受制於人—美、中),為求做到賽局理論的第三點(改變規則—打翻棋盤),便需要全面地發揮超限戰,改變了這世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後,如此才能達到賽局理論的第四點(創造價值)。
過去兩岸甚至有劍拔弩張,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,雖然終是沒發生,但我國民生經濟、民心卻大受震盪,甚至他國也不敢與我國建交,導致「有效赫阻」方案卻達到了「心驚膽跳」的結果,實在值得我們檢討。為了做到賽局理論第五點(對抗會帶來雙輸、避戰而不畏戰),我國的國防、外交預算可改用於經濟的方面,不過仍要堅守「走為上策、借刀殺人」的謀略。
實際作法就外交上來說,若不能夠在經濟上與我國達到互利雙贏局面的邦交國,也就是說,若只是我國單方面大量經援他國的,則可以放棄;就軍購上來說,若不能夠購買到能夠勝過中共的、現成立即可用的武器(不要買那種N年後才能用的),則不買,這便是「走為上策」。接著便可將此大量的預算用於扶持企業,利用跨國企業與他國建立龐大的經貿關係,而他國為了避免戰爭而影響自國的經濟,故亦會有唇亡齒寒之懼而助我防止戰爭,如台灣在亞太防衛體系中的重要戰略地位,這便是「借刀殺人」之計了。
如此一來,我國可達到避戰而不畏戰的效果,二來又可聲言自己不願開戰而大量縮減國防、外交預算挪用在經濟上,此舉雖然賣武器的一方會氣得跳腳,但也不得不盡力助我防止戰爭。不僅如此,這間由國家扶持的跨國公司,又可藉由子企業、媒體先在小國成立政黨、尋找各方人才、研究出最適合當地的統治方式,並找到當地最佳的人才、完整的預算書、政見參選,如果當地人民同意這個政黨當選,則此政黨需完全照政見及預算書走,若產生盈餘,則一半歸原國家,一半歸當地政府;若有虧損,則由我國負擔大部份責任。如此「還利於民」才能在逐步蠶食小國之經濟、政治等權力時,避免引起對方人民的激憤與怨言,造成如同印尼攻擊華人的悲劇(沒做到賽局理論第三點:避免弱者憤而反抗)。
在政治、社會、經濟關係都打好後,外交上面當然就沒問題了,這便是經濟至外交上的「反客為主」之策略。反過來想,即使沒有外交關係,實際上這種互相依賴的無形外交,早已比實質外交堅固得多,另外經濟上的利益也比原本的經援外交、軍備競賽大得不可勝數了。而若要受到大國在外交上的承認,則除了之前跨國企業所營造出強大的經濟影響力外,還需要結合非政府組織。
實際作法上,政府需整合並結合國內慈善、醫療、緊急救援等機構或基金會,發展完善的全國援助系統,如此才能確實地救急就難,不致浪費許多資源。在國富民足、行有餘力後,才得以藉此成功的援助經驗和系統盡全力去幫助他國,而不像過去那般盲目地捐款、各自為政地協助他國,卻忽略了本國許多學生連營養午餐都繳不起。總之,這些國際間的人道援助(當然可包括文化交流、技術協助等),無形中除了名譽外,亦可令人感到我國強大的經濟後盾和友愛他國的精神,是故進軍國際認同之路也不遠了。反過來想,即使仍無法建立檯面上的外交關係,實際上也做到了賽局理論的第一點(令對手依賴自己,而不受制於人),至此,必定令檯面下的各國認同我國了。
另外「擒賊擒王、趁火打劫」兩計,則是非到最後關頭,為了以戰止戰、將戰爭侷限在對手的土地,實際作法即當在各國成立慈善機構時,可訓練當地孤兒院的小孩成為情治人員,待必要時便可派入中共,用威脅利誘的手段控制其各地的貪官腐將,待中共欲發動戰爭時,便可一舉反將一軍,此便是「擒賊擒王」一計。而「趁火打劫」一計便是可趁中共之內憂外患來削弱其實力。內憂方面,中共有疆獨、回獨、迫害法輪功、沙塵暴、水旱災、民主意識漸長、貪污舞弊官吏多、貧富差距大等煩惱,而其多以鎮壓、不能告人的方式處理,因此可能終有一天會發生大規模的民亂;外患方面,則是美、日、俄、韓等國實際上對中共是虎視眈眈的,故亦有可結為盟軍發動超限戰「趁火打劫」的可能性。
結論:
子曰︰「庶矣哉!」冉有曰︰「既庶矣,又何加焉?」曰︰「富之。」曰︰「既富矣,又何加焉?」曰︰「教之。」
「庶矣」是表示生活環境安定,人口自然增多的意思;「富之」,是使民生富足;「教之」,則是教以人倫相處之道。今日台灣社會上,政黨惡鬥、選舉誤國、耗用龐大社會資源的失敗公投、核四與蘇花高等政策搖擺不定、各地無數億擺著無用的公共建設……我就不說了;貧富差距大、人民痛苦指數增加、教改失敗、出生率世界最低我也不說了,我們面對著生活環境不安定、人口可能自然老化減少、君不君、臣不臣而風行草偃地教育失敗,不庶、不富、不教了,對外方面,我提出了超限戰,而對內方面呢?本土意識增長、愛台灣的我們能做什麼呢?還高喊台獨嗎?還來不及建立烏托邦就自我毀滅了吧!就像高喊著「國中之國」的政策,卻自己滅了原住民的高砂國一樣。高啊!偉哉啊!臺灣!先心靈改革吧!還超限戰外交嗎?
參考資料:
1. 賽局理論中的雙贏策略。
http://cm.nsysu.edu.tw/~cyliu/paper/paper10.html
2. 兵法--三十六計。
http://home.pchome.com.tw/service/hansonln/36s.htm
3. 什麼是「超限戰理論」?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005031100718
- Aug 23 Tue 2005 14:54
外交-台灣開拓國際關係的另一條道路:超限戰外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