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麗士日記461-AI不沈默 人類要留白


(FB滑到 有趣 先貼再說)
看了蔡康永才知道,“沉默”是AI最后的漏洞
最近刷到蔡康永在知乎第十一屆《新知青年大會》上說的一段話,印象非常深刻,他說:“在AI崛起的時代,人類唯獨還剩下的東西就是‘留白’,因為到目前為止我跟AI對話,它唯一還沒有給過我的東西就是——沉默。”
.
蔡康永一針見血地指出,在AI“有問必答”的完美背后,暴露的是其機械性的“缺陷”,當人類在對話中選擇沉默時,這種“留白”往往承載著超越語言的信息密度——可能是戀人之間的欲言又止,談判桌上的心理博弈,又或者是思考的深度、情感的克制,甚至是朋友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.
而AI的回應一旦延遲,只會被用戶視為系統故障,“換掉它”成為唯一的解決方案,這種差異背后,是人類情感與機器邏輯的根本沖突。
·
AI開發者始終在破解“對話延遲容忍度”的密碼,以解決用戶對0.8秒以上的等待會產生焦慮等問題,但卻忽視了人們常常因為電影《海上鋼琴師》結尾長達47秒的沉默而熱淚盈眶,這種矛盾揭露的是:當技術將溝通簡化為信息置換后,我們正在失去對話中最珍貴的“呼吸感”。
.
緊接著他又聊起前段時間與從事AI行業的友人相聚,見面時他送了對方一本紙質書,而朋友作為回饋,則回送了他一個新研發出來AI軟件,這個軟件可以快速地將他那本帶有厚度以及溫度的書濃縮成了“5分鐘”就可以解讀的版本,與此同時也消解了文字中所有綿密的情感流動,這種對效率的極致追求,反而暴露了AI在理解人性復雜維度上的無力。
.
蔡康永用人文視角為AI時代注入了一劑清新劑,當技術試圖用算法填滿這個世界,人類更需要捍衛的是“沉默是金”的價值,這種“留白”,不僅是語言的藝術,更是對生命復雜的敬畏,一如那句話所言“人生的魅力在于未知的困惑,而非預設的圓滿。”
.
在這個時代或許我們最珍貴之處并非超越AI的能力,而是甘于保留那些“無用”的留白,讓靈魂始終擁有呼吸的空間。
===網友說===





===我說===
有意思的偽命題
但這世界有趣的地方就在於
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
最終還是成真了
警界制度亦是
終有一天 咱能安心地執法、使用武器
但...立地成佛最快
人人皆有佛性啊
只是俺放棄治療他們...
2025.06.05 23:19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