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作偽手法(這份報告當時好像全部都用抄的)

壹、前言
什麼是偽書?望文生義,就是這本書是「假的」,經過後人的閱讀鑑定,說明這本書的來龍去脈有什麼不清不白的地方。因此,我希望能藉由了解古籍作偽的手法來知道何者為偽書、為何做偽書、如何辨別偽書,進而才能在研究學問上面不至於誤入歧途而錯在起跑點。

貳、古籍作偽手法
一、偽改書名、著者以充罕見之書

過去的藏書家選擇善本書時,罕見之書是一條重要的標准。書賈利用藏書家以稀為貴、奇貨可居的心理就剜改書名、著者,偽造罕見的書。元刻明修本《晉書》,書賈動手剜改了書名,稱為《兩晉人物傳》,并偽題"無錫王達撰"。這樣一改,使人感覺書名既冷,著者亦奇,比大家熟知的二十四史之一的《晉書》更容易吸引某些藏書家的注意,大可收到射利的目的。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記》是地理方面的名著,書賈為了制造罕見書的假象,把書名改為《游名山記》。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,很需要引起警惕,切不可一見假造書名、著作不見各家著錄便認為奇貨可居,故應謹防受騙上當。

二、增刪刻書牌記

古書中的牌記是考証一書的出版人、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重要依據。有這塊牌子無這塊牌子,書的版本價值是很不一樣的。書賈抓住這一點,怎么對他有利,他就怎么干。北京圖書館藏有一部王國維 親筆題跋的明嘉靖刻本《孔子家語》,刻印精良,書品極好。但書賈硬在書前加了一頁刻書牌記,右上角豎行題稱"陳眉公先生重訂:,中間豎行大字題名《孔子家語》,左下角署"古關楊敬泉梓"。陳眉公即陳繼儒,明萬歷時人。本來是嘉靖時刻的書,卻安上了一塊萬歷時的刻書牌記,目的在于借重陳眉公的大名以抬高本書的學朮價值,并想利用這塊牌子來說明此書版本的完整性和確切性。二者合一,此書便可以身份大增,書賈即可從中獲暴利。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,牌記雖是鑒定版本的重要依據,但不能輕信,應該多方考証,審慎鑒定。

三、剜改序跋。

剜改序跋中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件,或撤換序跋冒充古刻舊刻而從中獲利,在古書版本造偽中亦屬司空見慣的現象。尤其是在配合其他作偽手段時,挖改序跋中緊要之處,更是屢見不鮮。因此,凡古書中無序有跋,或序跋與的內容自相矛盾時,切不可輕信其中所題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件,而應當多方考証后,再做決斷。

四、染紙造蛀以充古刻舊刊。

明高濂在《遵生八箋》中曾對染紙和偽造蠹魚虫蛀痕以作偽有精細的描寫和精彩的議論:近日作假宋版書者,神妙莫測。將新刻摹宋版書,特抄微黃厚實竹紙,或用川中繭紙,或用糊褙方帘綿紙,或用孩兒白虎紙,簡卷用棰細細敲過,名之曰刮,又墨浸去臭味印成。破碎重補。或改刻開卷一二序文年號,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,另刻小印,將宋人姓氏扣真兩頭角處。或用沙面磨去一角,或作一二缺痕,以燈火燎去紙毛,仍用草煙薰黃,儼然古人傷殘舊跡。或置蛀米柜中,令虫蝕作透漏蛀孔。或以鐵線燒紅,錘書本子,委曲成眼,一二轉折,種種與新不同。用紅色裝襯綾錦套殼,入手重實,光賦可觀,初非今書仿佛,以惑售者。或札伙囤,令人先聲指為故家某姓所遺。百計數人,莫可窺測,收藏家當具真眼辨証。
五、版本雜拼。

用几種不同版本雜拼成一部書,是書賈出售殘本的一種作偽手段。一般以一種較好的殘本作為基礎,殘缺卷用其他版本或其他書拼配,再進行加工,掩飾雜拼的痕跡,以完整的原刻本的面貌出現。無錫市圖書館藏的《唐詩品匯拾遺》十卷,書賈竟用了三種明刻本拼湊而成。卷一至卷五是半頁十一行,行二十字,白口,單魚尾,卷端題《唐詩品匯拾遺》﹔卷六、卷七、卷十是半頁十行,每行二十字,白口,雙魚尾,卷端、書口均題《唐詩拾遺》﹔卷八、卷九則是明俞憲輯的《刪正唐詩拾遺》的殘卷,但版刻年代、版刻者不同,而后一種是另一著作輯本,書賈硬把這三種書湊合在一起,在書前加了一篇明成化十二年陳煒撰的字,就把這部殘本偽造成明成化間刻的《唐詩品匯拾遺》了。

六、割改目錄、卷數。

目錄是全書的綱目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書的章節體例,可以借以了解古書由于刊刻者、刊刻時間不同,目錄卷數會產生差異。書賈常常利用這個特點,刪割目錄,剜改卷數,以殘本充全書。書賈除剜矚 目錄、纂改卷次外,還有偽加目錄一法。此法常見于叢書零種掃作偽﹔即將几種叢書零種合在一起,加上一個目錄,另成一書。

參、結論
由以上來看,大致可以由其中了解作偽手法,這令我覺得「偽書」也是得來不易的、珍貴的。然而我們可不可能得到什麼多出來的「想法」和「輔助資料」呢?就《孔子家語》這本書來說,參照《論語》、《五經》這些「純度」較高的典籍,我們馬上可能看到,哪些基本上信而有徵的孔子言行被略去或修改了?是不是這些言行是後代儒者難以圓滿解釋的或無法忍受的?哪些在別處看不到的孔子才德或傳奇為什麼獨獨出現在本書之中?它看起來是不是可以在其流傳的道理中找得到證據?或看起來是後來「製造」出來的?這一類的閱讀所得,很能讓我們看到部份後代儒者的想法和意識形態,也能讓我們看到從三千年前孔子一人到後來成為中國文化、思想主流的龐大儒家之間的發展和變化之中,一些真實而有趣的「事實」。我想,這大概是研究偽書的另一種收穫吧!
















二○○三年四月二十六日星期六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上善若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